廣東裝配式建筑分會 2021-09-09 15280
日前,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村鎮建設高質量發展。廣西壯族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組織起草了《村鎮建設發展“十四五”規劃》,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歡迎有關單位和社會各界人士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將修改意見以電子郵件的形式反饋至廣西壯族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村鎮處。
征集時間:2021年8月11日至2021年9月11日
電子郵箱:gxzjtczc@163.com
文中指出:
推動裝配式建筑下鄉,在每個設區市打造1個裝配式農房建設示范村鎮,推廣采用工業化建造方式建設的現代宜居農房。推廣裝配式鋼結構等新型建造技術,提升農房建設品質。
目 錄
“十四五”時期是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的關鍵時期,“十四五”規劃是開啟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的首個五年規劃。本規劃根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廣西住房城鄉建設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廣西新型城鎮化規劃(2021-2035年)》編制,主要闡明“十四五”時期全區村鎮建設發展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是指導“十四五”時期全區村鎮建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一)工作成效。
——農村危房改造成效顯著。貫徹落實中央和自治區關于脫貧攻堅的各項決策部署,將農村危房改造作為貧困戶脫貧實現“兩不愁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的重要途徑,累計完成農村危房改造48萬戶,全區156.31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實現住房安全有保障,農村住房安全水平穩步提高。
——農村人居環境不斷改善。全面推進“美麗廣西”鄉村建設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農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水平明顯提高。完成515個鄉鎮生活垃圾片區處理中心、1268個村級垃圾處理終端建設。通過國家十部門組織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驗收,基本實現“90%以上村莊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的目標。全區對生活垃圾處理的行政村比例保持在95%以上,農村保潔員隊伍穩定在17萬人以上。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基本完成。在橫縣、北流市、富川瑤族自治縣、崇左市江州區等縣(市、區)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試點,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推進恭城瑤族自治縣、陸川縣全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縣創建,兩縣基本實現了村級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累計建成鎮級污水處理廠723座,鎮級污水處理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農村改廁改廚各完成200萬戶目標任務。命名廣西“綠色村屯”1003個,其中587個行政村獲評國家級“綠色村莊”。累計實施屯內道路硬化項目1694個,村屯公共照明試點項目6000個。
——村容村貌顯著提升。鄉村風貌提升三年行動成效明顯,組織實施5.43萬個基本整治型村莊、811個設施完善型村莊、175個精品示范型村莊建設,打造鄉村風貌提升示范帶69條,桂風壯韻風貌初顯,鄉村文明煥發新氣象。環廣西公路自行車世界巡回賽沿線風貌整治效果顯著,2017年完成925公里沿線風貌整治,實施50084戶外立面改造、31728戶屋頂整治,精心打造40個景觀節點村屯和6條風光帶。鄉土特色示范村建設彰顯鄉村特色,推進526個鄉土特色示范村建設,實施農房鄉土化改造以及道路、垃圾處理、村屯公共服務設施、“三微”環境整治等項目建設,不斷提升鄉村文化內涵,助力鄉村旅游發展。
——城鎮綜合承載力逐步增強。分兩批公布廣西特色小鎮61個,其中列入全國特色小城鎮14個,廣西特色小鎮核心區累計引進企業825家,其中行業龍頭或全國500強企業達109家,柳州市柳南區螺螄粉小鎮、合浦縣月餅小鎮、南丹縣丹泉小鎮、北流市陶瓷小鎮、隆林各族自治縣五彩民族小鎮等產業特色鮮明。以城鎮功能配套完善為重點深入實施大縣城戰略,完成23個新型城鎮化示范縣、101個百鎮建設示范工程、59個少數民族鄉建設,穩步推進83個鄉改鎮建設,城鎮面貌煥然一新、設施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歷史文化保護不斷加強。一是歷史文化保護實現新突破。我區共有657個傳統村落,其中280個列入國家級傳統村落名錄,總量位列全國第10位,14個設區市均有村落入選國家級傳統村落,廣西多個世居民族的典型代表村落入選國家名錄。廣西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分別為17個、51個,其中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分別為9個、29個。二是歷史文化保護機制不斷完善。在桂林市探索“騰屋新建、村民自保、私保公助”等保護發展的路子,在鐘山縣、富川瑤族自治縣等地建立專家團隊包村打造模式,不斷創新傳統村落保護發展模式。柳州市、玉林市以及恭城瑤族自治縣、富川瑤族自治縣等市、縣(市)先后公布實施本級傳統村落保護發展條例,賀州市公布實施了廣西首部歷史文化名鎮保護地方性法規——《賀州市黃姚古鎮保護條例》。三是逐步實現精細化保護。引入數字技術增加保護手段,建立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建設項目管理系統,對項目選址、規劃設計、施工質量等環節實施全過程管理。南寧市江南區揚美村、靈川縣江頭村、靈山縣大蘆村等12個村落完成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建館,通過線上互動的形式全方位展示傳統村落。四是項目規劃建設管控成效明顯。各地依法編制實施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規劃和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將規劃內容、保護范圍、控制要求等納入相關法定規劃,有力指導項目建設中的歷史文化要素保護。
——鄉村規劃建設管理水平不斷提升。公布實施《廣西壯族自治區鄉村規劃建設管理條例》,推進鄉村規劃建設管理逐步走上法治化、制度化軌道。印發《廣西鄉鎮“四所合一”工作指南》,明確“四所合一”機構規劃建設管理的內容和操作規程。有序開展村莊規劃編制,編制完成900個“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成果并通過專家審查。規范優化審批流程,將鄉村建設規劃許可核發辦證周期壓縮至20個工作日內。組織開展設計下鄉服務活動,制定印發《關于加強我區農房管控的實施意見》和《廣西農村房屋特色風貌管控導則》,農房建設及風貌管控進一步加強。建立鄉村風貌提升“一張圖”系統,以信息化管理思路推進鄉村風貌提升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基礎設施短板仍舊明顯。廣西村鎮基礎設施的覆蓋面、共享面不夠,城鄉基礎設施發展不平衡、區域建設水平差距大等問題仍舊突出,加上項目資金缺口較大、地方籌資困難,基礎設施投入少、欠賬多,村鎮基礎設施整體水平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尚有一定差距。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有待提升。目前,我區鄉村建設基本采用“自上而下”的推動方式,政府主導有余、群眾參與不足的現象比較普遍,農民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未能充分發揮。在工作推進中,一些地方往往傾向于選擇基礎條件較好的村屯開展項目建設,而真正需要項目的村屯則難以獲得支持,不少村屯至今仍存在生活垃圾隨處丟棄、生活污水隨意排放等不文明現象,農村人居環境有待進一步提升改善。
——歷史文化保護仍需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專項資金投入嚴重不足,日常維護管理難以到位,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中仍有許多傳統建筑(主要是傳統民居)未得到有效的維護修繕,一些地方缺少對新建農房的風貌引導管控,傳統風貌完整性未得到保護。同時,受到現代生活方式的影響,不少地方傳統文化正在逐漸流失,傳統工匠日益減少,傳統工藝面臨失傳。
——村鎮建設管理機制有待完善。我區已公布實施《廣西壯族自治區鄉村規劃建設管理條例》,并已基本完成“四所合一”改革,但因規劃、建筑等專業人員配備不足、軟硬件設備缺乏、管理標準不統一等問題導致工作難以有效開展。由于歷史遺留問題、缺乏規劃指導和農房管控粗放等原因,鄉村建設基本由農民自行組織,缺乏有效監管和技術指導,農房建設選址隨意、一戶多宅、未批先建、少批多建、“裸房”遍地、建造技術粗糙等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是建設壯美廣西、共圓復興夢想的關鍵時期。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要求,把鄉村建設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扎實推進鄉村建設行動,推動鄉村風貌發生根本性改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以新型城鎮化引領城鄉融合發展,全面提升鄉村“形實魂”。
(一)重大機遇。
——城鄉融合發展戰略前景更加廣闊。隨著國家新一輪全方位開放格局的形成,以“一帶一路”為引領,我國正在著力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沿邊開發開放步伐不斷加快,全面開放新格局逐步構建。同時,粵港澳大灣區、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等重大國家區域發展戰略深入實施,為廣西探索強經濟、強產業,著力聚要素、拓空間、優環境、增活力的發展路徑提供了政策紅利,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經濟發展有望獲得國家層面更多的支持,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水平、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將極大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意義更加重大。黨的十九大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是農村化解社會主要矛盾的必然選擇。作為后發展欠發達地區和全國脫貧攻堅戰主戰場之一的廣西,在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中走出了特色路徑。國家大力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我區加快村鎮基礎設施建設、統籌城鄉發展帶來重大機遇。
——村鎮建設支持力度持續加大。黨中央堅持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必須加強頂層設計,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來推進。要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繼續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在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上持續發力,注重加強普惠性、兜底性、基礎性民生建設。要接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重點抓好改廁和污水、垃圾處理。要合理確定村莊布局分類,注重保護傳統村落和鄉村特色風貌,加強分類指導。中央和自治區的政策措施持續性強、含金量高、支持力度大,為村鎮建設發展帶來了政策機遇。
——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大有作為。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強調,要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凝心聚力、擔當實干,統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在推動邊疆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展現新作為,在推動綠色發展上邁出新步伐,在鞏固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邊疆安寧上彰顯新擔當,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要在新起點上接續奮斗,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十四五”期間,我區將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時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在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的基礎上,扎實抓好村鎮建設各項工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二)重大挑戰。
——人口進城大趨勢未變但經濟增速放緩影響城鎮化進程。近年來,我國城鎮化呈現增速放緩,人口流動更加近域化,人口結構發生改變、需求多元化等新特征。由于經濟增長速度換擋,以及產業轉型升級帶來的機器換人、人工智能等技術進步趨勢,對勞動力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勞動者技能與崗位需求不匹配的問題凸顯,人口老齡化加速,加上制度性障礙影響了城鄉之間的要素流動,城鎮化增速趨緩。
——從全面脫貧向全面振興轉變的任務更為艱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決守住脫貧攻堅成果,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不留空檔,政策不留空白。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促進產業提檔升級,多渠道促進就業,加強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任務更加艱巨。
——村鎮建設可持續發展壓力加大。“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謀劃,恰逢“兩個百年”目標交接、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等重要歷史節點。“十四五”時期,要重點解決我區村鎮設施短板突出、區域發展不平衡、資金籌措渠道少、建設管理粗放、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實現村鎮建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仍舊面臨巨大壓力。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自治區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圍繞“建設壯美廣西共圓復興夢想”總目標總要求,落實“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個扎實”新要求,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全面提升廣西村鎮建設發展質量為目標,以優化城鄉格局、改善人居環境、保護歷史文化、提升農房品質、創新管理機制為重點,不斷增強村鎮發展活力,努力打造生活舒適、生態良好、充滿鄉愁記憶、桂風壯韻凸顯的美麗宜居村鎮。
——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不同地區、不同發展階段村鎮的實際,分類別、分層次確定工作目標、重點、方法和標準,充分發揮地方自主性和創造性,防止生搬硬套,不搞“齊步走”,不搞“一刀切”,集中力量優先解決短板問題。
——堅持示范引領,循序漸進。遵循村鎮發展規律,立足現有條件和財政保障能力,區分輕重緩急,優先安排保障居民基本生活條件的項目,通過試點示范引領,有序推進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堅持政府引導,群眾主體。大力推動政府引導、群眾主體、多方配合的工作機制,充分尊重民意,保障群眾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防止大包大攬,禁止強制或變相攤派任務,增加群眾負擔,充分調動群眾參與村鎮建設的積極性,引導廣大群眾共同締造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
——堅持節約集約,綠色發展。充分挖掘用地潛力,做到各類用地安排合理緊湊,實現節約集約用地,積極推廣新型建筑材料和技術工藝,加強可再生能源利用,加大村鎮生活垃圾處理和生活污水治理力度,保護改善村鎮生態環境。
——堅持傳承文化,突出特色。注重保持田園風貌、保護鄉土美景,突出鄉土氣息、民俗文化、地方特色,傳承和弘揚本地優秀傳統文化,留住鄉愁記憶,重塑鄉村自信。
以縣域為基本單元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強化縣城綜合服務能力和鄉鎮服務農民功能。通過重點村鎮建設和示范帶動,不斷優化城鄉空間格局,強化村鎮基礎設施,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傳承八桂傳統文化,引導農房規范建設,提升管理服務效能,扎實推進美麗宜居村鎮建設。
——美麗宜居村鎮建設轉型升級。緊緊圍繞“建設壯美廣西、共圓復興夢想”總目標總要求,以培育特色產業、完善設施服務、改善人居環境、保護傳統文化、塑造特色風貌為重點,構建“壯美村鎮”發展體系,按照“點、線、面”結合方式打造100個“壯美城鎮”、1000個“壯美鄉村”。村鎮建設方式加快轉型,綠色低碳發展模式初步形成,縣域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鄉鎮基本建成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全面提升。
——村鎮基礎設施配套更加完善。以建設完善生活污水、垃圾收集處理設施為重點,加快完善村鎮基礎設施,持續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推進源頭分類減量、資源化處理利用。到2025年,全區基本具備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能力的鄉鎮比例達75%以上,鄉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60%以上,重點鎮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處理率基本達到所在縣城水平,保持95%以上的行政村對生活垃圾進行妥善收集處理。
——桂風壯韻鄉村新風貌進一步彰顯。全面整治村莊環境,繼續推進基本整治型、設施完善型和精品示范型村莊建設,將精品示范型村莊優先打造成為“壯美鄉村”示范。圍繞交通干線統籌布局,打造一批鄉村風貌提升示范帶,鞏固提升“美麗廣西”鄉村建設活動成果,逐步健全農村人居環境長效管護機制,塑造桂風壯韻新風貌。
——歷史文化得到保護弘揚。全面完成自治區級以上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規劃和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編制。初步建成4條歷史文化保護發展示范帶,成為廣西特色文化旅游品牌的重要載體。歷史文化保護機制健全完善,歷史村鎮得到有效保護、修繕和合理利用,歷史文化活態傳承機制不斷完善。
——農房建設水平不斷提升。建立現代宜居農房建設技術標準體系,完善農房基本居住功能。逐步建立健全農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保障長效機制,有序開展農房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基本完成安全隱患整治,消除農房重大安全風險隱患,推動農房抗震加固改造。推廣裝配式鋼結構等新型建造技術,提升農房建設品質。加強農村建筑工匠技術培訓,培養“八桂工匠”等。
——村鎮建設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加強村鎮建設管理隊伍建設,強化規劃管控、項目監管和違法查處,鄉村建設規劃許可管理制度健全,村鎮建設管理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到2025年,全區農村按圖集報建、按圖集建房實現全覆蓋。
(一)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加強縣城綠色低碳建設,推動縣城提質增效,提升縣城承載力和公共服務水平,增強縣城綜合服務能力,以綠色低碳理念引領縣城高質量發展,推動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合理布局縣城、中心鎮、行政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因地制宜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提高農村和邊境地區交通通達深度。加快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實施縣城綜合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有序推進縣城環境衛生設施提級擴能、市政公用設施提檔升級、公共服務設施提標擴面、產業培育設施提質增效任務,增加綜合服務功能,促進就近就地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
(二)統籌推進“壯美城鎮”示范。開展“壯美城鎮”示范建設,根據各地資源條件和文化特色,重點培育建設中心城市周邊、縣域副中心、主要通道沿線、旅游資源富集區或沿邊地區資源稟賦強、發展潛力大的小城鎮,增強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吸納就業、人口集聚等功能,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綜合競爭力,把“壯美城鎮”建設成為新型城鎮化的重要節點和農村區域性經濟文化中心,形成輻射帶動的發展格局。
(三)規范發展特色小鎮。建立完善特色小鎮規范管理體制機制,落實全國特色小鎮發展導則,實行特色小鎮清單管理制度,健全動態評估檢查機制,及時清理或更名不符合條件的特色小鎮。打造一批產業“特而強”、功能“聚而合”、形態“小而美”、機制“新而活”的示范性特色小鎮。推進特色小鎮核心區建設,加強標準廠房、商貿物流等配套設施建設,不斷提升產業集聚效應,延伸拓展產業鏈,加快培育新經濟新業態。提升特色小鎮建設示范帶動作用,持續推動月餅、螺螄粉、陶瓷小鎮等特色小鎮縱深挖掘地理標志產品的特殊品質和文化內涵,建立多元主體參與的特色小鎮投資運營模式。
(四)提高小城鎮建設質量和水平。按照完善功能、提高質量、節約用地、突出特色的要求,發揮小城鎮連接城市和農村的紐帶作用,推動小城鎮建設與疏解大中城市中心城區功能相結合、與特色產業發展相結合、與服務“三農”相結合,建設成為發展現代農業、推進城鄉融合、促進農民就近就地就業的重要平臺。實施小城鎮基礎設施和市政公共設施補短板、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創建一批特色鮮明、生活宜居、環境優美、風貌良好的美麗小城鎮。著力補齊城鎮短板、優化城鎮功能、提升服務品質,推動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社會治理共享共治。持續推進脫貧地區、革命老區、邊境地區等特殊類型地區小城鎮建設。
(一)加大對農村低收入群體等重點對象住房安全的保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以實現農村低收入群體住房安全有保障為根本,因地制宜指導農村低收入群體采用多種方式保障住房安全,扎實開展農村低收入群體等重點對象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加強對農村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住房安全保障動態監測,逐步建立健全農村低收入群體住房安全保障長效機制。合理劃分保障對象和保障范圍,根據住房困難程度、不同住房需求、資金自籌能力、家庭人口數量等提供對應的住房保障,制定差異化補助標準,不搞“平均”或“普惠”,加大對特殊困難群體的傾斜力度,加大對無能力自籌建房人群的資金支持力度。積極探索農民“房貸”服務,拓寬農民建房資金來源和金融資金保障。
(二)加強農房質量安全管理。以用作經營的農村自建房為重點,有序開展農村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安全隱患整治,及時將符合條件的新增危房納入危房改造范圍。做好第一次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房屋建筑和市政設施普查中農村居住房屋、集體公共建筑等普查工作。推動裝配式建筑下鄉,在每個設區市打造1個裝配式農房建設示范村鎮,推廣采用工業化建造方式建設的現代宜居農房。探索推廣7度及7度以上抗震設防地區農房抗震加固實用技術。組織開展農房建設試點,建成一批現代宜居型示范農房。加強鄉村建設工匠等技術力量培訓,建立行政區域內技術幫扶機制。到2025年,農房品質得到較大提升,構建農村房屋建設管理長效機制。
(三)嚴格實施農房管控。聚焦帶圖報建、按圖驗收等關鍵環節,進一步完善農房管控工作體系。推廣農村建房標準圖集,制定公布簡潔實用、通俗易懂的審批流程,方便群眾辦證。落實村級協管員,推動實行農房管控成效與村干部年度績效獎勵掛鉤機制。強化考評獎懲,組織開展農房管控系列宣傳活動,制定公布考評細則,將農房管控納入相關考評體系。強化輿論宣傳,充分利用電視、網絡、報紙等媒體,加大農房管控的宣傳力度,提高廣大群眾知法、懂法、守法意識。
(一)提升規劃實施效用。將集約、綠色、智能、低碳、人文等新發展理念要求與特征引入村鎮建設規劃,尊重當地居民基本訴求,解決保護與建設的矛盾,對地方長遠發展做出科學謀劃。通過謀劃平臺、項目、近期行動計劃建議等落實規劃目標,推動規劃目標走向具體行動。完善村鎮建設技術支撐體系,加強傳統建筑保護和修繕技術、綠色建筑技術、環境整治技術等。
(二)加強村鎮建設管理。有序推動危房改造和新房建設按圖集實施,逐步解決村鎮建房缺乏特色、風格的問題。推動“一戶一宅”、建新拆舊、鄉村建設規劃許可、違法建設查處等工作有效開展,逐步解決房屋密集、朝向各異、見縫插針等問題,恢復村鎮公共空間和格局肌理。強化村鎮建設管理技術支撐,定期開展基層建設管理專業技術培訓,造就一支持續穩定、能夠扎根村鎮、具備一定建設管理能力、有效帶領干部群眾開展村鎮建設的基層建設管理技術骨干隊伍。普遍建立村民理事會,完善村規民約,形成村民自治長效管理。建立農房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和農村建筑工匠管理制度。將村鎮建設的監督權放在鄉鎮,推廣村干部兼鄉村建設協管員的工作模式。鼓勵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牽頭成立專業服務組織,優先承接村鎮建設項目,實現培養農村實用人才、促進農民增收致富、集體經濟創收的“三贏”。
(三)創新服務管理手段。提高服務意識,堅定“以人為本、執法為民”的管理理念,充分認識服務型社會要求,服務發展、服務社會、服務民生。改變傳統的管理理念,實現由管人到管事的轉變,把具體事務推向社會,通過市場競爭提高管理效能。改進傳統的工作方式,實現由被動到主動的轉變,建立提前管理和全程管理意識,在規劃、審批、建設和日常運行的各個環節之中實現有效的管理,以此獲得管理工作上的主動權。明確市、縣、鄉鎮三級政府村鎮管理職責,理清在村鎮管理中部門與部門、職能管理與行業管理、行政管理與社會及市場調節三者之間的關系。
(四)建立數字化管理平臺。逐步建立完善村鎮建設發展統計指標體系、統一數據平臺和評估體系,加強對廣西村鎮建設進程的監測與調控。定期對村鎮規劃建設實施情況進行全面評估,依據村鎮的發展建設目標,加強項目建設和規劃實施的動態跟蹤,保證規劃確定的村鎮發展建設的各項強制性內容和長期發展目標有效落實。通過對村鎮發展建設績效的評估與反饋,制定保障措施,提高政策措施的實施績效。組織編寫廣西村鎮建設年度研究報告,為各地制定村鎮建設政策措施提供科學決策依據。
(五)持續推動設計下鄉。推廣“三師下鄉”(規劃師、建筑師、工程師)模式,引導和支持規劃、建筑、景觀、市政、藝術設計、文化策劃等領域設計人員下鄉服務,加大專業人才對鄉鎮的幫扶力度,實踐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的陪伴式服務有效提升村鎮規劃建設水平。
全區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提高對加快廣西村鎮建設發展重要性、艱巨性的認識,勇于擔當,敢于作為,按照職責分工,不斷完善村鎮建設發展工作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強化協調配合,統籌推動規劃實施。建立健全自治區、市、縣、鄉鎮各級村鎮建設管理體系,保障工作力量,特別要落實鄉鎮人民政府村鎮建設管理的主體責任,加強鄉鎮級建設管理工作力量,切實強化基層村鎮建設管理經費保障,加快構建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需要的村鎮建設管理體制。
加強部門間的協調配合,從戰略研究、政策制定、技術研發、平臺建設等方面統籌部署,制定出臺財稅、金融、產業、用地、人才等方面配套政策,進一步加大對村鎮建設的支持力度,推動人口、土地、就業社保、資金保障、住房、生態環境等方面的政策和改革舉措形成合力、落到實處。各地應根據本地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落實本規劃要求,加強與其他相關專項規劃的銜接協調。
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激發各類人才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大力培育造就鄉村人才,鼓勵社會人才投身鄉村建設。提高村鎮建設管理人員技術素養,定期組織專題培訓,提升村鎮建設管理人員的技術素養和管理水平。加強農村建筑工匠隊伍建設,探索工匠資格分級認定,并賦予農村建筑工匠相應的市場主體地位,促進優秀傳統建筑技藝傳承與創新。大力培養高素養農民,激發村民參與村鎮建設的熱情,提升農民的責任感和榮譽感。
積極統籌中央和自治區財政補助資金,壓實市縣政府籌資責任,鼓勵和引導群眾自籌、社會資金以及金融資金投入,加強各市縣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資金的統籌使用。完善政府投資體制,充分激發社會投資的動力和活力,深入推進農村金融改革試點工作,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社會積極參與、金融重點傾斜的多元投入格局。加快建立完善村鎮建設投入財政體制,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在安排村鎮資金項目時,要優先考慮鄉村風貌提升示范帶建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產業設施建設、環境整治等內容。支持村級成立村民理事會或美麗鄉村建設理事會等自治組織,對環境整治類、資金投入不大和技術含量不高類項目進行自建、監管、運維,在增加村集體經濟勞務性收入的同時,促進農民就業增收。
加強宣傳推廣力度,充分發揮社會輿論導向作用,利用培訓講座、網絡、電視、廣播、報紙、宣傳欄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開展村鎮建設的重要意義和政策措施,及時跟進報道重點示范村鎮建設的新進展和典型經驗做法,激發廣大干部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引導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
借鑒全國其他地區在村鎮建設管理方面的先進經驗,進一步細化和完善關于村鎮建設管理的法律法規制度,使之具有針對性、科學性和規范性,保障廣西村鎮建設管理順利開展。建立保障法律實施的長效機制,認真落實法律法規賦予的職責,完善科學決策體系,健全村鎮建設管理配套制度與技術標準,促進依法行政,全面提升廣西村鎮建設管理水平。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各級領導、各部門和基層干部法治觀念,增強廣大群眾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和能力。
建立鄉村建設評價制度,完善鄉村風貌“一張圖”平臺,構建鄉村建設評價數據采集體系,掌握農房建設以及農村人居環境建設情況和動態變化。完善評價指標體系、標準和方法,構建專家支撐體系,開展多層級技術培訓,擴大鄉村建設評價范圍,全面客觀評估鄉村建設現狀,指導地方充分運用評價結果,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結合鄉村建設評價工作,對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實施情況進行動態監測和第三方評估,形成“建設規劃—年度評價—體檢評估”的工作模式,統籌村鎮建設管理。
來源:廣西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網站
下一資訊:通知公示丨124項工程入選!本年度第二批魯班獎復查工程名單公示
通知公示丨124項工程入選!本年度第二批魯班獎復查工程名單公示 (2021-09-10)
國務院:支持綠色技術創新和綠色建材、綠色建筑發展 (2021-09-13)
省住建廳答復:大力發展應用綠色建材 推進裝配式建筑地方標準制訂 (2021-09-13)
白云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安置區將打造裝配式建筑標桿 (2021-09-08)
云南省綠色裝配式建筑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公開征求意見 (2021-09-08)
行業資訊丨裝配式內裝是助推建筑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 (2021-09-08)